-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 GB 50009-2012
- 1 總 則
- 2 術語和符號
- 3 荷載分類和荷載組合
- 4 永久荷載
- 5 樓面和屋面活荷載
- 6 吊車荷載
- 7 雪荷載
- 8 風荷載
- 9 溫度作用
- 10 偶然荷載
- 附錄A 常用材料和構件的自重
- 附錄B 消防車活荷載考慮覆土厚度影響的折減系數
- 附錄C 樓面等效均布活荷載的確定方法
- 附錄D 工業建筑樓面活荷載
- 附錄E 基本雪壓、風壓和溫度的確定方法
- 附錄F 結構基本自振周期的經驗公式
- 附錄G 結構振型系數的近似值
- 附錄H 橫風向及扭轉風振的等效風荷載
- 附錄J 高層建筑順風向和橫風向風振加速度計算
- 本規范用詞說明
- 引用標準名錄
- 條文說明
- 木結構設計規范[附條文說明] GB 50005-2003
- 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技術審查要點(結構專業文字版) 2013年
- 底部框架-抗震墻砌體房屋抗震技術規程[附條文說明] JGJ 248-2012
-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[附條文說明] GB 50011-2010(附2016年修訂版)
- 加筋水泥土樁錨技術規程[附條文說明] CECS 147:2016
- 建筑樁基技術規范[附條文說明] JGJ 94-2008
- 人造板材幕墻工程技術規范[附條文說明] JGJ 336-2016
- 建筑結構制圖標準[附條文說明] GB/T 50105-2010
- 非結構構件抗震設計規范[附條文說明] JGJ 339-2015
- 巖土工程勘察規范[附條文說明] GB 50021-2001
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
建筑結構荷載規范
Load code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
GB 50009-2012
主編部門: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
批準部門: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
施行日期:2012年10月1日
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告
第1405號
關于發布國家標準《建筑結構荷載規范》的公告
現批準《建筑結構荷載規范》為國家標準,編號為GB 50009-2012,自2012年10月1日起實施。其中,第3.1.2、3.1.3、3.2.3、3.2.4、5.1.1、5.1.2、5.3.1、5.5.1、5.5.2、7.1.1、7.1.2、8.1.1、8.1.2條為強制性條文,必須嚴格執行。原《建筑結構荷載規范》GB 50009-2001(2006年版)同時廢止。
本規范由我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
2012年5月28日
前 言
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《關于印發<2009年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制訂、修訂計劃>的通知》(建標[2009]88號文)的要求,本規范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會同各有關單位在國家標準《建筑結構荷載規范》GB 50009-2001(2006年版)的基礎上進行修訂而成。修訂過程中,編制組認真總結了近年來的設計經驗,參考了國外規范和國際標準的有關內容,開展了多項專題研究,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征求了建設主管部門以及設計、科研和教學單位的意見,經反復討論、修改和試設計,最后經審查定稿。
本規范共分10章和9個附錄,主要技術內容是:總則、術語和符號、荷載分類和荷載組合、永久荷載、樓面和屋面活荷載、吊車荷載、雪荷載、風荷載、溫度作用、偶然荷載。
本規范修訂的主要技術內容是:1.增加可變荷載考慮設計使用年限的調整系數的規定;2.增加偶然荷載組合表達式;3.增加第4章“永久荷載”;4.調整和補充了部分民用建筑樓面、屋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,修改了設計墻、柱和基礎時消防車活荷載取值的規定,修改和補充了欄桿活荷載;5.補充了部分屋面積雪不均勻分布的情況;6.調整了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和山峰地形修正系數;7.補充完善了風荷載體型系數和局部體型系數,補充了高層建筑群干擾效應系數的取值范圍,增加對風洞試驗設備和方法要求的規定;8.修改了順風向風振系數的計算表達式和計算參數,增加大跨屋蓋結構風振計算的原則規定;9.增加了橫風向和扭轉風振等效風荷載計算的規定,增加了順風向風荷載、橫風向及扭轉風振等效風荷載組合工況的規定;10.修改了陣風系數的計算公式與表格;11.增加了第9章“溫度作用”;12.增加了第10章“偶然荷載”;13.增加了附錄B“消防車活荷載考慮覆土厚度影響的折減系數”;14.根據新的觀測資料,重新統計全國各氣象臺站的雪壓和風壓,調整了部分城市的基本雪壓和基本風壓值,繪制了新的全國基本雪壓和基本風壓圖;15.根據歷年月平均最高和月平均最低氣溫資料,經統計給出全國各氣象臺站的基本氣溫,增加了全國基本氣溫分布圖;16.增加了附錄H“橫風向及扭轉風振的等效風荷載”;17.增加附錄J“高層建筑順風向和橫風向風振加速度計算”。
本規范中以黑體字標志的條文為強制性條文,必須嚴格執行。
本規范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管理和對強制性條文的解釋,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。在執行中如有意見和建議,請寄送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國家標準《建筑結構荷載規范》管理組(地址:北京市北三環東路30號,郵編100013)。
本規范主編單位: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
本規范參編單位:同濟大學
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
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
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
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
哈爾濱工業大學
大連理工大學
中國航空規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
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
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
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
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
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
本規范主要起草人員:金新陽(以下按姓氏筆畫排列)
王建 王國硯 馮遠 朱丹 貢金鑫 李霆 楊振斌 楊蔚彪 束偉農 陳凱 范重 范峰 林政 顧明 唐意 韓紀升
本規范主要審查人員:程懋堃 汪大綏 徐永基 陳基發 薛桁 任慶英 婁宇 袁金西 左江 吳一紅 莫庸 鄭文忠 方小丹 章一萍 樊小卿